29
2025-10摘要: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革命正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跃迁,传统治理模式面临价值失衡、制度滞后、技术割裂、场景脱节等挑战,构建适应智能社会发展的治理范式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研究基于我国智能社会治理的本土实践,构建“价值—制度—技术—场景”四维分析框架,系统揭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社会治理的关键逻辑:价值维度以“技术向善”锚定伦理坐标,制度维度以“敏捷治理”突破科层桎梏,技术维度以...
27
2025-10为基层减负,是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减负长效机制,推动我国基层治理实现从“问题整治”到“制度治理”的跨越。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重要指精神示的具体实践,也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构基层治理生态的战略性部署。当前,推动减负工作走深走实,需...
23
2025-10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压舱石”与“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夯实基层基础,才能增强国家治理根基。2021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
16
2025-07摘要:智能数字设备深度嵌入人类社会,提供了人们通过连接性便捷进入数字生活世界的基础和条件,社会交往从人际关系逐步拓展至人机关系。在数字社会,技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加深着自我异化程度。从显性来说,数字交往为自我客观化提供技术路径,让自我变得可量化;从隐性来说,数字交往对自我异化的影响是难以察觉的,渗透在日常生活。数字交往中的自我类型有化身式自我、量化式自我、接入式自我和服务式自我,其异化表现形...
20
2025-06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基层社会关系与治理逻辑。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数字政务实践,到广东“粤省事”平台的民生服务创新,各地生动的治理探索证明:伴随着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普及,在以数据驱动、智能运营为核心的“数智化”全新发展阶段,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是一场涉及治理理念、结构、...
06
2025-06文章来源:《前线》2025年6月[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人口结构转型、城乡结构重塑、收入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变迁、家庭结构演变等方面。社会结构变革带来治理理念与价值取向冲突、治理主体与责任边界模糊、治理制度与规范体系滞后、治理方式与手段落后等诸多挑战。顺应社会结构变革,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在理念上构建共生治理价值体系,在制度上强化公共政策保障功能,在治理方式上打造适应性治理...
01
2025-04【作者简介】张成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阿柔娜,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文章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25年第2
20
2025-03文章《基层社区智慧养老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基于TOE框架的案例探索》为《公共管理学报》网络首发。文章作者:张成岗,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社会学、社会治理;宁学斯,通信作者,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服务供需失衡、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代际支持弱化等多重挑战,催生了以...
07
2024-08摘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国家推动了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范围内的确立。现代性是现代社会形成的历史表征及情景阐释,包含文化与认识论、社会与制度、经验性地方认知三重维度。现代性理论话语构建经历了从多维性向多元性的转换,对西方现代文明不同主题和制度模式的选择及重构导致了多元现代性的理论叙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建立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及...
06
2024-06(图为《公共管理学报》2024年第3期封面)原文作者:许欢,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安全、应急管理、政府治理。魏娜,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政府、政府治理创新。吴佳正,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数字政府。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风险社会加速来临。在后真相时代,风险的内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