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基层社区智慧养老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基于TOE框架的案例探索》为《公共管理学报》网络首发。

文章作者:
张成岗,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社会学、社会治理;
宁学斯,通信作者,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社会治理。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服务供需失衡、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代际支持弱化等多重挑战,催生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养老模式的兴起。作为工业社会制度文明与信息社会技术文明的交汇产物,智慧养老通过重构老年保障制度与技术应用场景,不仅成为缓解养老资源稀缺性的重要路径,更承载着推动养老服务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的战略使命。社区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场域,其智慧化改造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社区智慧养老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实现生活照料、健康监测、紧急响应及精神关怀等服务的精准供给;另一方面,它通过在地化服务网络构建,保障了老年群体在熟悉环境中的有尊严的养老,为本地银发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借助国家智能实验综合基地鄂尔多斯智慧养老场景,张成岗老师团队展开了为期3年的深入调研,与博后宁学斯合作在《公管管理学报》网络首发了《基层社区智慧养老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一文。文章依托鄂尔多斯市智慧养老建设的实践经验,运用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以过程追踪法探索智慧养老建设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在“目标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过程中,智慧养老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技术调节、过程调适、主体适度和环境适应四个部件相结合。据此延伸提出TPOE(技术-过程-组织-环境)框架,以揭示各部件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即技术通过促进主体协同实现高质量服务供给;过程调试与技术调节互相促进,并以环境适配为目的;技术与环境的互动增强主体参与度,保障运营可持续性。
该框架为智慧养老体系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并给出新框架下的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思路,以此归纳出技术生成促进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并提出政策与技术发展、功能与内外环境、反馈与主体协同相适应的对策建议。

撰文:宁学斯;编辑:白春华;审核:肖红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