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成岗教授参加人民论坛主办的“永州‘快反135’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2023国家治理创新经验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听了永州各位领导对永州情况的介绍,以及相关专家的发言,受益匪浅。我想谈几点思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实践表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就是党中央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并取得重大成果和成效的历史。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基层治理创新的政策扶持和政策供给,在此要严格限定“基层治理”的对象、边界和范围,不宜太宽泛,要对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公安治理、基层治理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区分。治理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政府、社会、公众之间构建一种新的关系来应对越来越复杂、不断变化和多样化的世界”, 中国社会治理所面对的环境与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向前。

(张成岗在2023国家治理创新经验专题研讨会现场)
在基层治理创新过程中,不少地方包括永州等地开展了具有适应性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探索,这种基于地方实际所进行的创新探索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相比于对经济建设规律所探索的规律和实践,社会建设所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更加多元,规律和模式的找寻也更加不易。实际上,放眼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社会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即便是在一个国家内部,比如中国,各个地方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寻找“普适性的社会治理模式”并不容易,基层治理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找出特色,凝练经验,提供借鉴!湖南永州的探索跟其他的地方也很不同,我们期待永州的基层治理做法能够为同样体量的、类似资源禀赋地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启示意义和可借鉴的经验。

(永州“快反135”运行中心)
智能化水平提升优化基层治理创新效能,人才培育提高基层治理创新活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新科技革命催生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基层治理关系民生福祉,把握以“关键变量”撬动民生发展的战略基点,切实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永州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当中特别注重科技的应用,适应“社会数字化”以及“数字社会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抓住了科技这一“关键变量”,以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的做法别具一格。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采用长周期、宽领域、多学科的策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转型的过程和机理,全面发展和回应各类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新兴技术的期待和关切。面向未来,应当在发展中推进治理,通过社会发展去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在基层治理中,应当推动治理模式由前瞻性治理向预防性治理转型,“一分预防胜过九分治理”。此外,我也建议,面向未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要逐步实现可量化可评估,通过科学构建的社会治理指标体系去测度一个地区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状况,无疑可以促进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具备多学科的优势,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连续五年发布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评估报告,具有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深耕的积累,包括我们对国家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鄂尔多斯综合基地)所进行的长期跟踪性研究探索,也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上形成了更具包容性的智慧社会治理的认知框架。在此,我们愿意和大家一道,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转型期重大问题研究的理论创新探索,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理论根基,共同促进高质量基层治理创新体系的形成,也期待能够为永州的社会治理创新探索作出新的贡献。
文字来源:人民论坛网 http://www.rmlt.com.cn/2023/0927/6840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