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赴美调研国际组织支队,是社科学院张成岗教授带队,由两位助教、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八位本科生组成的海外实践支队。
支队主要对国际组织的基本职能与运作方式进行调研,同国际组织工作人员交流当今时代背景下全球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在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代表性城市与国际组织、美国高校与知名企业进行对话,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培养支队成员的全球胜任力。在探索体验当地文化的同时,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的文明对话。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是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类全球性挑战的重要平台,在推进世界重大议题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支队一行前往联合国(United Nations)、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和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总部进行调研。
支队成员与联合国全球传播部、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力资源办公室等16个部门的官员负责人进行了为期2天的深入交流,就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包容性世界治理体系构建、数字政府建设、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新闻传播的有效性、中国与世界舞台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并对全球事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成员到访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会费委员会、儿童基金会、妇女署等联合国系统的主要工作部门,联合国助理秘书长Martha Helena Lopez女士会见支队一行,鼓励同学们要“be open, take challenges”, 要将中国声音融入世界话语,在跨文化交流中贡献青年智慧。


联合国和清华大学等官方媒体报道支队实践
在全球环境基金,国家关系协调员兼理事会秘书William Ernest Ehlers先生就GEF资金运转、环境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等问题与支队成员展开交流。Ehlers先生介绍,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方更积极的参与,为了鼓励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行动,全球环境基金通过提供资金并确保其使用符合环境保护目标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世界银行,嘉宾分享了世界银行的决策因素、工作流程、中国在世界银行决策中的影响力等内容,例如世界银行评估的重点是特定项目能带来怎样的社会效益,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此外,队员们还了解了世界银行的工作状态、职业发展等内容。


支队访问国际组织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青年可以成为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支队成员们培养了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了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深入了解了国际组织的运作方式,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投身于国际事务,为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科技治理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中科技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新全球化,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到金融改革与全球治理,科学技术与国际组织在全球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积极兑现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通过技术转让、经验分享和经济建设,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支队一行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科技处正处级领事江舒桦、领事陈俊吉围绕中美关系及科技治理领域的竞合博弈进行了交流讨论。张成岗教授指出,中国科技创新已经对地缘政治产生较大影响,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构成了一种“结构性力量”。面对充满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频生的当今社会,中美必须时刻做好准备。

张成岗教授提出对全球科技治理变革的思考
此外,支队一行到访了Meta、彭博新闻社(Bloomberg)等企业,就技术迭代、跨国合作、隐私安全等方面进行调研讨论:抢抓数字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作用;面对竞争极化,以交流合作影响其变化趋势;透明化企业数据管控流程, 加强客户隐私信息保护。
即使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但我们依旧相信,通过积极推动合作、协商和多边主义,推动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共赢,能够为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不断追求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以全人类的才智和天赋,以丰富知识与先进技术,为应对重大的世界问题、为更多人的幸福贡献力量,将便利与生活质量的改善落到实处,始终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也将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
支队参访Meta、彭博新闻社
文化互鉴
谈及支队成员前往海外高校进行实践的意义,张教授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时代呼吁青年“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支队一行前往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进行调研,与当地教授、学者与青年学生就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以绿色技术推动环境保护,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助力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则是常被提及的话题。
前往世界顶尖高校的探访,使同学们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培养支队成员的全球胜任力,更加明白了身处当今时代和世界所肩负的责任和担当。
参访大学



支队成员在四所名校进行参观、座谈和交流
此外,支队一行还前往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二战纪念碑、国会山、国家艺术馆、杰斐逊纪念堂,纽约911国家纪念广场、华尔街、布鲁克林大桥、时代广场,波士顿自由之路等众多历史和文化地标,对美国历史和文化进行沉浸式体验。
文化之旅
2023.7.12
华盛顿纪念碑

2023.7.15
费城国家宪法中心

2023.7.16
纽约911国家纪念广场

2023.7.21
波士顿昆西市场

照片由支队成员拍摄
参访之余,支队成员还在公园绿地、街头巷角等地点随机采访,邀请不同性别、年龄、种族、背景的路人,围绕“你眼中当下的世界是怎样的?”(“What’s today’s world like in your eyes?”)、“你心中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What’s the ideal world like in your eyes?”)、“为弥合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差距,你认为青年人能做些什么”(“What suggestions do you have for young people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等三个主旨问题展开交流互动。这些珍贵的经历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不仅让支队成员拓宽了视野,并且帮助支队成员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进一步提升了成员的全球胜任力,也使支队成员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更强的互动能力。
街头采访过程


支队成员感想

吴琳娜:“多元,包容,交流”都是近些年来热议的话题。然而,当我真正踏出熟悉的文化,以第一身的角度浸入全球议题的解构时,我在不断更新我对世界固有的认知。本次赴美海外实践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持有不同价值观和意见从来都不是最难跨越的鸿沟,拒绝沟通、协商才是阻碍人类科技和文化发展的砖墙。我希望通过倡导对话和传播文化的方式,我们能够放下傲慢和无知,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危机。

何睿桐:在这里,我们看到世界各国文化是如此的不同,又如此可理解、可包容、可欣赏:从各室内场所给各残障人士提供便利的开门设施、到公交车为轮椅提供可上车的斜坡和防止轮椅滑动的绑带;从对人经常性友善的问候,到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和感谢;从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强调,到对创新的重视……走出中国看世界,世界是如此不同;走出中国看中国,对中国的理解更加完整。

魏维芮:虽是第一次踏足美国,这片土地自由、民主的思想早已在无形中塑造了我的价值观,来到久闻大名的华盛顿纪念碑、费城国家宪法中心、哈佛大学、时代广场……一行中新奇、精彩的见闻让我的这个暑假无比难忘。感念友善包容的美国人民、能干优秀的队友和一路相助的友人,使得这一程顺利、精彩、令人难忘,期待有机会再来!

韦梦雨:不同文化背景会催生不一样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又会导向不同的发展方式,但这些不同本质上并无对错之分。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所以文化交流是必然的。

李沐晨:这次实践的主题是“对话”。对话的含义有很多,是交换信息、是碰撞思维、是消除误解。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见证了许多开放、合作、交流,也目睹着冲突、误解、偏见。在实践中,我们还走进国际组织、高校、科技企业,见证很多人用行动践行着这份热情和对世界的热爱。生长于“地球村”,期待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在现在与未来推动世界更包容、更积极、更团结。

史晓蕾:在本次实践中,我发现不同身份、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如今的世界有着比较相似的看法,即这是一个存在不少冲突、混乱、不安的世界,但它的前途与未来还是令人有所期待。显然,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已经是大多数人都已经感知到的事实,但我们现在还远没有到绝望的境地,探索更好的全球治理方案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韩天楚:走出熟悉而规律的社会环境和生活节奏,走近紧贴时代前沿的国际组织,世界变迁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图景在一场场汇报、一次次对谈中无限放大,为我推开了多元视角看世界的窗,展现了与风险、挑战适配的机遇和可能。此次美国之行,本怀着跳出小我、看到大我的初衷,但最为触动的依旧是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个体共同守护的温情。这份人与人之间宝贵的温度,无关肤色种族、习俗语言,无涉政治立场、国际形势,却是一直以来世界变与不变讨论的前提,让我看到了当下无解的全球议题的破局希望。

俞树人:这次行程让我大开眼界。了解美国不同的组织,并与在那里工作的人交谈,使我对以前可能不熟悉的不同职业道路(例如技术和国际治理)有了深入的了解。了解到组织在全球的重要性,也让我重视国际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我认为,只有学习并真正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我们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谐。
小结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合作和协调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本次实践带领同学们探索世界文明多样性和文明交流互鉴之道,透视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并理解科技、文化等非官方治理机制对全球治理的作用。

支队成员在联合国大楼前合影留念
编辑:吴琳娜 魏维芮 何睿桐 韦梦雨 陈泓昕
责编:文志伟